焦点信息:现场丨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李俊峰:新能源的投资机会有哪些?


(资料图)

11月29日,36氪举办“WISE2022新经济之王”大会。大会主题定义为"Long China Long Innovation 守望中国 保持创新”,大会将聚焦新能源、SmartEV、新消费、投资人、硬核科技、数字化、XR与元宇宙和机器人八大热门赛道。

会议上,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发表了题为《新能源的投资机会与投资边界》的演讲。

李俊峰从新能源的投资机会、新能源投资边界、新能源投资不确定性分析三个方面展开演讲。首先他明晰了新能源技术的定义:在现有的条件下,基本上把可再生能源加上核能及其附属的能源的存储传输等相关技术都做新能源的技术。

在投资机会方面,他表示,在碳中和背景下,国家制定的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并稳中有降,对中国来说减排速率是非常陡峭的。发达国家差不多有50年-70年时间才实现碳中和。

如果是2050年实现碳中和,差不多90%的电力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其中风、光要达到70%左右,这些就是新能源的投资机会。同时,能源替代发生了很多的困难和痛点,解决这些难点问题就是投资机会。不论是中金公司还是清华大学的研究均认为能源转型的直接投资大概是140~180万亿人民币,平均每年大概有4万亿人民币的投入。全球范围内实现碳中和大概是每年需要投资5万亿美元。未来能源投资机会在实现整个碳中和的目标过程中,将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所有投资者来说也是重要机会,对所有企业来说是发展的重要机遇。

第二个方面是能源投资边界问题,李俊峰认为要有清晰的判断,找到边界比较清楚的领域,着眼分析投资方向。比如实现碳中和必须要有的新型电力系统,减排量全球范围内占27%,中国占42%,未来要占70%以上。未来减排的70%左右要靠这种电力系统,由化石能源为主,向非化石能源过渡。

整个能源系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工业、建筑、交通都需要电气化的过程。工业的可以用的地方基本上都改变用电的,但是难以改变的那些至少有氧化还原反应,很难实现电力的替代;建筑上基本上可以百分之百的做到,这是一个习惯问题;交通电气化已经非常明晰,陆地交通以电力为主,轻微浮海洋航空氢和氢基燃料为主,可以从这些方向里面找到投资边界。

第三则是新能源投资的不确定性问题,李俊峰认为,这种不确定性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技术的不确定性,比如核能的不确定性是在于核不扩散,因为在好多领域里面是可以用核能解决问题的,比方说远洋运输,用氢用电都非常之难,但是用核能技术是非常方便,现在全球的航空母舰都是核动力的,但是由于核不扩散,它就不能用于民用。核的不确定性,它不仅仅是环保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核不扩散的技术安全问题。

再就是化石的低碳内容的不确定性问题,它取决于ccs和ccus的进展,特别是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ccs取决于存储空间和投资价值,现在是几乎没有投资价值,现存空间就非常小,只有少量的示范和实验,还不具备工业化,更不具备商业化的投资前景。

还有一个风险就是惯性思维,特别是创作风投,过去投资于互联网比较多,互联网的投资思维可能不适合探索新的形势。互联网它作出解决经济系统的创新组织,没有改变生产和消费结构,它打通了生产和流通环境的重点,是生产和消费形式的颠覆式革命。但是碳中和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它彻底的改变化石能源减少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但这种改变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两个企业就能解决问题。他认为投资新能源思维要发生改变,多培养一些企业,必须要耐得住寂寞。

关键词: 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 李俊峰新能源 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