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播:中金退出丰网,顺丰控股“亲儿子们”为何难争气?
近日,中金退出了丰网消息不胫而走!
工商信息显示,在2月7日,深圳市丰网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网控股)发生工商变更。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由吴国忠变更为周建,持股12.75%的股东中金文化消费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厦门)合伙企业退出股东行列。
据了解,丰网控股由顺丰联合中金公司斥资1000万在深圳成立,其中顺丰持股80%。丰网控股成立不久后,就取得了国内快递经营许可,并在武汉、杭州分别成立了全资子公司。
(资料图)
丰网从诞生之初到后期的运营,顺丰可谓是尽心尽力。可以说,丰网就是顺丰一手养大的“亲儿子”。那么,面对顺丰这位“亲儿子”,中金在此时选择退出,背后是有何深意呢?
一、虎父出犬子,死的死,伤的伤!
在中金退出丰网前,顺丰另一家控股公司上海牵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牵趣”)在去年11月,已经被申请破产清算。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牵趣的主要品牌是“丰趣海淘”,成立于2015年是顺丰财务投资的自营跨境电商平台。丰趣海淘经历了多次融资,投资方包括顺丰和易成实业等。
如今,丰趣海淘已经深陷债务纠纷。天眼查数据显示,公司涉及失信执行案件达到10起,终本案件未履行的金额达到1455.60万元。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创始人任晓煜已被限制高消费、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除了丰趣海淘破产外,顺丰的另外两家子公司,丰巢科技与顺丰同城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子公司丰巢科技经过连续多年亏损,累计亏损金额近30亿。近两年里,丰巢科技为了创收不惜得罪用户,启用超时收费的制度。同时,丰巢科技先后进行了广告业务、储物业务与电商业务,在去年年末还推出了丰巢自营的洗衣服务。
另一家子公司顺丰同城也同样陷入亏损的泥潭。从财务数据来看,2018年到2021年,顺丰同城订单总数分别为0.8亿单、2.1亿单、7.6亿单和9.6亿单,营业收入分别为9.9亿、21.07亿、48.43亿和81.74亿。虽然营业收入高速地增长,但其亏损也是在高速增长。上述期内其净利润分别为3.28亿、4.70亿、7.58亿以及8.99亿,可以说顺丰同城每次的营业收入增长都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
尽管如此,顺丰这些子公司业务亏损仍在持续,这些公司亏损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相关的业务进行市场拓展时,主要是“靠烧钱”的方式来吸引流量,进而提升估值最终在资本市场上实现变现。
随着商业模式迭代,这种流量商业模式遭到市场的诟病。这种单靠资金抢占市场份额,在后期经营会面临巨大现金流压力;同时,用户流量难以变现,令前期所谓的流量成了空中楼阁,进而完全无法填补前期的成本。
面对这些亏损的子公司,顺丰也是头痛不已。在2021年一季报“暴雷”事件后,顺丰开始逐步收紧钱袋子,在2021年8月,顺丰高管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丰网下半年经营策略的第一优先级是严控亏损幅度。
二、多子家则贫,多元化之路难“长寿”
面对这些亏损企业,顺丰也是有无奈。菜鸟驿站、兔喜、快宝等平台步步紧逼,通过价格战不断蚕食顺丰的快递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顺丰错过了电商平台发展机遇,电商平台所打造物流体系也开始与顺丰物流形成竞争关系。
因此,在群狼环伺的环境中,顺丰需要打造新的护城河来稳固自己的行业地位。然而,在这场突围战中,顺丰的进展并不如意。在直营模式下,顺丰每年根据市场设立子公司进行项目孵化模式,大多以失败告终,如丰修、顺丰优选、嘿客等。
以“嘿客”为例,在新零售的概念不断被炒火背景下,拥有物流优势的顺丰有着巨大的潜力。然而,前后烧掉数十亿资金,却最终以失败草草结尾。
这些项目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企业自己运营管理问题。商业、供应链、物流这种新零售的业态,需要专业的人才储备、适应管理模式,人才与管理是需要月积日累而成,并非只靠资金就能堆积而成。
2019年以后,顺丰一直在买买买道路上,当买买买到一定程度后,就开始出现资金压力。2021年上半年,顺丰暴雷亏损近10亿,引发了市场关注。
因此,当买买买的道路遇到阻力时,顺丰这些项目子公司就开始了各项业务的突围。然而,没有前期稳定铺垫,这种混乱突围,令消费者对于顺丰的品牌意识开始出现模糊化,原打造的高端快递服务口碑,被各项新业务所拖累。
丰巢、顺丰同城在亏损的压力下,不惜牺牲用户的体验感,去创造收入。在丰巢收费背景下,大量的消费者选择了店面的菜鸟驿站。在一些城中村,小区中,店面的菜鸟驿站的超时不收费,人员值守的优势,使丰巢难看吃相更加得突显。
同时,一些新业务由于处于发展期,相关人员与管理并未跟进,新业务反而成为消费者的扣分项。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丰巢的洗衣业务存在不少洗坏、丢失的投诉。
顺丰同城在同城快速物流的消费风口也并占据上风,一些日常运营中出现的乱象,丢件不处理、快件破损难赔付问题层出不穷。同时,加上美团跑腿、蜂鸟、京东等老玩家,顺丰同城无论在价格还是服务均无明显优势。
从顺丰2022年的三季报与2022年的年度报告来看,虽然利润有大幅增长,但细看并不让人兴奋,反令人担忧。最为典型就是顺丰的“增收不增利”。
从最新三季报看,2022年三季度末,顺丰控股的营业收入达到1991.47亿,而营业利润仅为82.41亿;在2020年三季度末顺丰控股的营业收入为1095.94亿,而营业利润达到79.74亿。
可以看出,三年来,顺丰控股在营业收入增长了81.71%的情形,营业利润仅增长了3.35%。这种增收不增利,一方面是核心物流业务不景气,另一方面,就是顺丰的买买买资本操作所致。
从之前财报细分上看,近年来顺丰毛利率较高的“时效快递”的增速开始放缓,毛利率相对较低的“经济快递”与“电商标快”大幅的上升,这也是增收不增利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未来,顺丰会如何发展?目前来看,顺丰所涉足电商、供应链等领域的子公司,其发展状况均不如意。与顺丰所拥有的“快递一哥”地位相比,这些“亲儿子们”贡献仍不足。
王卫在公开场合表示“未来,公司管理层都要‘脱层皮’”。除了困在管理层的一层皮外,顺丰还困在多元化之路的这张皮里。
关键词: 顺丰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