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亏损泥潭多年,*ST同洲能靠电池“翻身”吗?
连续亏损五年后,近日,*ST同洲连发多条公告,拟对四家公司进行增资或收购,其中包括两家控股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该四家标的公司,其中有三家其最近一年又一期的营收为0。另外,对于去年年底货币资金余额不足4000万元的*ST同洲,这次却要“豪挥”1.27亿元,这笔钱又从何而来?12日晚间,深交所火速对*ST同洲发出了关注函,包括“是否存在你公司向大股东、董监高及其他关联方输送利益的情形。”
连续净亏损五年后
(资料图)
拟“豪掷”1.27亿元增资或收购多家公司
毫无悬念,*ST同洲在过去一年即2022年继续亏损。如此一来,*ST同洲已经连续五年呈现净亏损,合计净亏损9.41亿元。如果从扣非归母净利润来看,*ST同洲则已经连续九年亏损,合计亏损20.06亿元。不过,从最近五个年度来看,不管是净利润还是归母扣非净利润,*ST同洲亏损的幅度均有所收窄。
在这样一个连续亏损多年的背景下,近日,*ST同洲“一口气”连发多条公告,涉及多个并购、增资。
根据*ST同洲4月12日披露的信息来看,拟实施以下增资、收购事项:作价 1 元收购控股子公司南平同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平同芯”)10%股权出资权并履行相应 50 万元的出资义务,同时对其增资 1,500 万元,交易完成后持有南平同芯100%股权;对控股子公司中聚能(福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聚能”)增资 3,920 万元,交易完成后仍持有中聚能80%股权;作价 1 元收购福州奥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州奥动”)85%股权出资权并履行相应 4,250 万元的出资义务,交易完成后取得福州奥动控制权;向江西成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成鼎”)增资 3,000 万元,交易完成后取得江西成鼎 60%股权并实现控制。上述增资、收购事项交易金额合计 12,720 万元(约1.27亿元)。
对于拟收购并增资南平同芯,*ST同洲表示,本次收购暨增资符合公司整体战略规划,有利于完善公司的供应链布局,提供更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增强公司的整体竞争优势。
对于拟增资中聚能,*ST同洲表示,本次增资符合公司整体战略规划,有利于完善公司的产业布局,提供更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增强公司的整体竞争优势。
对于拟收购福州奥动,*ST同洲表示,本次股权收购的目的是为了拓展公司业务,有利于提高公司可持续经营能力,符合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有利于公司未来业务的开展。
对于拟增资江西成鼎,*ST同洲表示,本次增资符合公司整体战略规划,有利于完善公司的产业布局,提供更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增强公司的整体竞争优势。
上述可见,上述四家子公司的拟增资或并购的“理由”中,有三家公司涉及“提供更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
回顾*ST同洲最近一年的财报,即2022年,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分为两大板块:第一板块为公司上市以来的主营业务:广电全业务融合云平台、数字电视中间件、智能电视操作系统 TVOS、智能数字终端、智能网关、数字电视前端设备等的研发、制造、服务与销售以及与智慧家庭相关的增值业务的开发、集成和运营,主要面向广电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及全球海外运营商市场。第二板块为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业务:锂离子电池的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根据客户要求将电芯进行检测区分电芯容量档位,达到梯次利用目的。
这两大业务从2022年的营收占比来看,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的占比大幅下滑,即从2021年的67.76%下滑至2022年的17.34%,其中机顶盒及相关设备业务的占比从2021年的57.64%下滑至2022年的12.81%;电池业务则从2021年的3.52%大涨至2022年的39.81%。也就说从去年的营收占比来看,*ST同洲在大力发展电池业务,并同步大幅收缩机顶盒相关业务。
而前述四家标的公司的主营业务,均涉及电池业务。如此大动作,或契合其去年的发展规划。即如其2022年财报所言,“报告期公司主动放弃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中低毛利订单,将资金和人力投入到电池业务中,使得报告期电池业务增长较快,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业务有所缩减;为整合电池产业上下游资源,新拓展了电池原材料和电芯贸易业务。”
“荷包”余额不足
多家标的公司“0营收”,深交所火速问询
如前述所言,上述四家标的公司的增资以及并购,将需要*ST同洲掏出约1.27亿元的资金。而这一大笔钱,对于连连亏损、资产负债率超80%的*ST同洲而言,可是一大难题。根据*ST同洲2022 年年度报告,截至 2022 年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 3,665.50 万元,其中受限资金余额1,464.38 万元。并且,截至去年年底,*ST同洲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2.79%。
“荷包”现金不足,负债高企,那这一大笔投资款将从何而来?这点也引起了监管的注意。12日晚年,深交所火速下发关注函,要求*ST同洲“说明相关交易是否约定实缴资金期限,如何筹措资金履行出资义务,并结合公司可使用货币资金情况,充分提示上述交易及业务拓展存在的风险。”
其实,关于大笔资金投入情况,*ST同洲在《关于控股子公司拟收购福州奥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85%股权的公告》中提及,“本次投资金额较大,可能存在因公司自有资金不足,导致本次投资项目进展及效果达不到预期的风险。”
除了资金不足外,上述四家标的公司,有三家公司显示“0营收”,同样引起了监管的注意。根据相关公告,中聚能、福州奥动、江西成鼎在最近一年及一期营业收入均为 0,相关股东基本未履行实缴出资义务。
深交所要求*ST同洲“详细说明向上述三家公司实施大额增资的原因,认真核查上述公司的股东、董监高与你公司大股东、董监高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上述交易是否构成关联交易,是否存在你公司向大股东、董监高及其他关联方输送利益的情形。请你公司独立董事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压缩主业切入新领域
电池“新手”能走出亏损“泥潭”吗
其实,对于电池领域而言,*ST同洲是个“新面孔”,算是新手。
据天眼查,*ST同洲于2022年1月20日对经营范围进行了变更,才新增了电池业务。另外,*ST同洲也在2022年度报告中坦言“公司进入新能源电池领域时间短”。
公开资料显示,2021 年 7 月,公司于福建省南平市设立南平同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技术研发、生产和经营。2022 年度,公司新能源电池业务主要集中在消费类电池领域。消费类锂离子电池不仅可以广泛应用到智能手表,平板电脑,蓝牙耳机,充电宝,暖手宝,发热衣,宠物用品,执法仪,探鱼器,成人用品,游戏手柄,自行车车灯等各式携带式备用通讯电源(军用、民用)、电子烟等,随着新的消费数码产品不断推出和原有产品的迭代升级,配套的消费数码 电池行业也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根据2022年度财报,*ST同洲在电池业务上尽管获得一定市场份额,即营收达1.01亿元,营收占比大幅提升至39.81%。报告期内, 电池业务的销售量、生产量、库存量同比均大增,其中销售量同比大增1,923.76%达0.28亿支。
不过,从毛利率来看,报告期内,电池业务的毛利率仅有3.40%,远低于其上市以来的主业即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的毛利率即30.54%,也远低于机顶盒及相关设备业务的毛利率即8.63%。并且,2022年电池的毛利率还是同比增长14.96%得来的。
而对比同行,*ST同洲的电池毛利率显得“卑微”。例如,德赛电池(000049)去年上半年,所有种类的电池毛利率均超过4%,即“智能手机类”、“电动工具、智能家居和出行类”、“智能穿戴类”、“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类”的毛利率分别为9.08%、15.05%、8.38%、4.13%,平均高达9.16%,比*ST同洲的电池毛利率高出近两倍。
另外,同处深圳的另一同行豪鹏科技,其去年的电池业务毛利率更是高达21.08%,其中锂离子电池的毛利率也在20%以上。
对比之下,*ST同洲的电池毛利率显得“触底”,其市场竞争力可见一斑。*ST同洲在上述财报提及,消费类电池是锂电池技术大规模商业化最初的应用领域之一,市场参与者较多,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也比较激烈。
除此之外,有研究显示,消费类电池,进入发展成熟期。起点研究院(SPIR)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消费类锂电池出货量109.3GWh,同比下降了9.1%,主要是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等主要应用领域需求下降。预计到2025年出货量将达到134GWh。中国市场来看,2022年消费类锂电池出货量53.6GWh,同比下降了22.5%,消费锂电池整体处于行业发展成熟期,主要依靠新兴电子产品的应用市场增长。
而*ST同洲选择在此时“大肆”开拓消费类电池,是否为时已晚。
鉴于自身身陷连年亏损、高负债等 “困境”中,消费类电池市场竞争激烈并已经步入成熟期,*ST同洲未来能否依靠电池这一新路径来实现业绩的扭转,走出亏损“泥潭”,能否“摘帽”,值得市场关注。
(图片来源:深交所、巨潮资讯网、天眼查)
关键词: